在低溫中,維持能量需要增加,雞群飼料消耗增大,但飼料利用率卻降低,仍不能維持產蛋需要,機體動用體內貯備,造成體重下降,生產水平下降,導致雞群體質下降,飼料轉化率降低。
1、做好雞舍保溫
標準化雞舍在天氣轉冷后應關閉縱向通風進風口、濕簾,以免冷空氣來臨時造成冷應激。同時,雞舍里側靠濕簾的地方,應安裝空氣導流板,使冷空氣進入雞舍后處于雞舍的上層,以減少冷空氣對雞體的刺激。
另外,要注意觀察雞舍有無其他漏風的縫隙,封閉除進風口以外的縫隙,特別不能忽略出糞口的遮擋,避免造成局部低溫區或通風短路。
2、防潮除濕
舍內濕度過大會降低羽毛的保溫性,潮濕增加的風冷效應不利于雞舍保溫,因而冬季更應注意保持雞舍干燥。減少地面灑水,降低帶雞消毒用水量,經常檢查飲水系統,以免淋濕雞體,加大體熱散發;及時清除舍內存留的雞糞,減少雞糞內水分蒸發造成舍內濕度的增加。
必要時舍內放置生石灰可起到吸濕的作用,此外在外界氣溫適宜時加大換氣量來降低舍內濕度。
3、增加飼料營養
冬季若遇寒流,氣溫突降,雞群本身無法一下子調整采食量,會產生很大的應激反應。因此應當隨時注意天氣預報,在寒流來臨前1-2天給每只雞增加5-10g飼料,持續3-5天,使雞維持正常體溫和產蛋水平。寒流過去、氣溫回升后,再恢復原來飼料量。同時要特別注意各種氨基酸的質量和數量以及飼料比例,適當降低蛋白質含量,添加適量高能量原料。
維生素C在抗寒冷應激情況下也起重要作用,在冷應激下,機體內合成的維生素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補充一定的維生素C可促進機體生長,提高產蛋量和蛋殼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