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蛋雞、種雞普遍出現病理現象——育成后期、開產高峰期前后出現連續的肝腫大、肝出血斑、溶血性腹水。其病因有不同的解釋,實驗檢測派認為是白血病、傳貧、細菌等,經驗臨床派推測方向有細菌疫苗來源內毒素、脂肪肝、腸源內毒素、霉菌毒素等,各不相同。針對該病癥,可引出一個病理性概念——淀粉樣變。它與上述肝腫大、肝出血等關聯,具體情況請看下文。
淀粉樣變是代謝性、病原性因素作用下急性休克蛋白折疊錯誤形成的淀粉樣變蛋白在體內各臟器組織細胞間、血液系統沉積,致使受累臟器功能逐漸衰竭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淀粉樣變的靶器官主要為腎臟、心臟、肝臟、肺臟及胃腸道等部位。
實驗室病理檢測確認,可通過HE染色或剛果紅染色可特異性診斷出。下圖為肝臟中淀粉樣物在HE染色切片中為淡紅色均質狀。
①免疫因素:與某些免疫細胞疾病或病原引起過強的免疫反應相關,免疫細胞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或抗原抗體復合物大量生成與聚集。
②理化因素:某些物質如細菌內毒素等可引起機體產生持續的慢性炎癥反應,在炎癥反應過程中可使某種蛋白持續生成與聚集。
③遺傳因素:一些家族遺傳性疾病可產生淀粉樣變。
④年齡因素:因老年機體衰退產生的特異性蛋白聚集引起。
⑤感染因素:一些細菌類感染機體后可產生淀粉樣變。
家禽淀粉樣變疾病,報道較多的主要是鴨和雞。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專家就開始關注該問題,如凌育燊老師曾對大腸桿菌內毒素致鴨淀粉樣變進行研究,證實大腸桿菌內毒素可引起鴨淀粉樣變,其臨床主要表現在肝脾腫大、部分有壞死灶和腹水。
雞出現淀粉樣變主要表現為淀粉樣關節疾病和淀粉樣肝臟疾病,淀粉樣關節疾病主要表現為單側性或雙側性關節腫大、關節腔內有黃色淀粉樣物;淀粉樣肝臟疾病主要表現為肝臟腫大、出血及壞死(如下圖)。
雞淀粉樣變兩大主要類型淀粉樣關節病與肝臟淀粉樣變各自有不同的病因。雞淀粉樣關節病主要有某些細菌感染所導致,如糞腸球菌感染。雞肝臟淀粉樣變多發生于蛋雞多次免疫油佐劑滅活疫苗引起,尤其是免疫細菌類油佐劑滅活疫苗。
2013-201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多批次蛋雞在免疫沙門氏菌滅活油苗后出現該病癥。
蛋雞在11周和18周分別免疫兩次沙門氏菌滅活油苗,胸肌或腿肌注射。雞只通常在免疫后2-3周呈現死亡高峰,然后快速下降。呈現出肝臟腫大、散在出血點和蒼白壞死灶(如下圖)。
通過病原檢測,肝脾腸和胸肌均沒有檢測到病毒性成分,戊型肝炎陰性,而注射部位和肝臟均檢測到沙門氏菌抗原,少量個體病例檢測到繼發感染的細菌。
由此可知,雞肝臟呈現的淀粉樣變-腫大、出血及壞死與免疫細菌滅活疫苗密切相關。
以上案例和病因說明,多次使用細菌油苗或蓄積性內毒素在雞體內炎性刺激,在當前大量蛋雞青年雞和開產后的肝破裂、出血和帶血腹水癥的病例具有確定性關聯度。因引起肝臟腫大、出血及壞死的癥狀病因有多種,而滅活疫苗病因常被忽視,需要引起關注。
如注射細菌油苗后1-3周出現類似肝臟問題,后續使用就盡量要謹慎。
免責申明:文章源自雞保姆,作者:劉紅波,平臺分享主要用于供給大家學習、交流。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和單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系我們,立刻刪除!